1. <samp id="hro8n"><ins id="hro8n"><u id="hro8n"></u></ins></samp>
          <tbody id="hro8n"><nobr id="hro8n"></nobr></tbody>

                  1. 新街鎮這戶家庭“開掛了”!

                    海鯊    2021-10-08    140

                    我鎮郝苴村魯國平家庭

                    榮膺“東臺市民族團結最美家庭標兵戶”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9月29日,由市委統戰部主辦,市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民族團結文明花”東臺市民族團結最美家庭頒獎活動在融媒體中心演播大廳舉行。活動現場進行了最美家庭視頻展播,講述人現場分享民族團結最美家庭的平凡故事,帶領觀眾感受最美的幸福與和諧。52戶民族團結最美家庭代表走上舞臺,在掌聲和鮮花中接受表彰。新街鎮郝苴村魯國平家庭光榮地被表彰為“東臺市民族團結最美家庭標兵戶”,成為文明家庭的典范。

                    新街鎮郝苴村村民、云南籍彝族姑娘魯國平靠著弱不禁風的身軀與有腿疾的丈夫孫存高用愛心支撐起前夫、自家及小叔三個家庭,讓失獨老人安享晚年、久病床前有“孝子”,讓年幼的孩子茁壯成長。

                    新街鎮這戶家庭“開掛了”!

                    心地善良甘愿吃苦的好妻子

                    2000年,25歲的魯國平經人介紹,從云南遠嫁到新街鎮原東興村。相比云南山區的貧瘠,魯國平喜歡東臺平坦的地勢及物產豐富。盡管剛組建家庭,但因家底貧瘠,外債纏身,生活得仍不富裕。即使如此,她也依然堅信,通過辛勤勞作終會過上幸福的生活。結婚后,魯國平用自己的勤勞,帶領一家務農、打工,生活條件也慢慢改善,還迎來了可愛的女兒。

                    逐步過上美滿生活的魯國平,卻不想厄運降臨。2004年,在外務工的前夫高燒不退,最終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僅48天后撒手而去,留下一家老小。舊賬未還,又添新債,前夫醫藥費、喪葬費,一筆筆欠款呈現在這位弱小的女子面前。面對一家老小和一堆的債務,親人勸她一走了之,可是魯國平哪里舍得下年幼的女兒,也不忍心讓兩位老人獨自承受喪子之痛和經濟上的艱難。瘦小的女子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雙手與家公家婆一起辛勤勞作,償還10萬多元債務。

                    新街鎮這戶家庭“開掛了”!

                    贍養去世前夫父母的好兒媳

                    魯國平起早貪黑、忙里忙外,兩位老人及前夫家親戚看在眼里,深受感動,逢人就夸兒媳好。不忍年輕的兒媳就此耽誤,家公家婆做主托人做媒。最終魯國平相中了前夫家隔壁郝苴村的村民孫存高。那時,孫存高腿有殘疾,父母已過世,兄弟姐妹均已成婚,他獨自一人生活。相親時,他沒有被魯國平“要一起照顧前夫的父母,為老人養老送終”的話嚇跑,反而被魯國平的善良感動,魯國平也沒有嫌棄孫存高腿有殘疾,兩人組建了和和美美的新家庭。10多年來,夫婦二人一起履行當年樸實的諾言,不曾再生養小孩,一心一意照顧女兒,將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當自家父母照顧,端茶倒水,悉心照顧。

                    前夫父親患癌5年,夫婦二人揣上錢,帶上老人到大醫院求醫問藥,從無怨言。后期老人病重在床,二人伺候床前,端屎倒尿。夜里老人疼得難受,他們強忍白日勞作疲倦陪聊天、給安撫,到社區服務站請來村醫上門打針。彌留的老人渴望“落葉歸根”,二人將其送回家中,守在榻前,直到老人過世,按照當地風俗體面安葬。為了老人,他們又舉債5萬多元,卻從未抱怨生活困苦及命運不公。

                    今年,67歲的前夫母親張正芳糖尿病并發癥導致雙腿潰爛,老人本已放棄治療,但夫婦二人不聽老人勸阻,執意將其送到東臺醫治。醫院不敢做手術,他們就找中醫,用中藥外敷治療,即使再忙,也不忘為老人換藥之事。為了減輕老人痛苦,每次進城,他們均包車,讓老人舒心來回。好幾個月來來回回,老人腿上潰爛已痊愈,行動自如。老人和人聊天總喜歡加上“我家國平”“我家存高”,逢人就夸魯國平和孫存高好,時不時就感嘆:“雖然沒了親生兒子,但是我有女兒和女婿,他們對我真的好。”

                    貼心撫養侄女成才的好伯母

                    孫存高的弟弟有一女,和魯國平女兒同歲,兩人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形影不離。弟媳健在時,均是兩家人搭伙送女孩上學。可惜不幸再次降臨,當孩子們上三年級時,弟媳不幸離世。看著一個大男人和一個小女孩傷心、無望的樣子,魯國平和丈夫商量后,欣然將侄女接回家照顧,讓弟弟安心在外打工掙錢。從此,女兒喝牛奶,侄女不缺,女兒穿新衣,侄女也不少,所有東西,一買就是雙份,從不厚此薄彼。家里多了個人,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忙碌。魯國平白天在田里忙活,晚上回家燒飯、照顧孩子,洗衣、干家務,每晚均過12點才睡。孩子上小學到初中住校,夫婦二人除了周日送、周五接之外,每周三還會買上吃的,拿上干凈的換洗衣物送去,將二女的換洗衣服帶回,風雨無阻。這樣養了6年,直到兩個孩子上高中、大學。

                    風雨之后才能見彩虹。夫婦二人一邊照顧老人、孩子,一邊賣命干活,除了耕種自家自留地,還承包鄰居田地耕種,每年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均在10余畝之多,用不強壯的肩膀、堅強的信心扛起了三個家庭的重擔,將老房子翻建一新、讓老人安享晚年、讓孩子成人成才。

                    從小被“孝”“善”“愛”包圍,被言傳身教熏陶的兩個孩子,在今年高考時分別考上了一本和二本院校,夫妻二人高興壞了,問起訣竅,魯國平淡淡地說:“我也沒有文化,也不會教孩子們做作業,只能多干活、努力掙錢,讓她們好好學習,做好人,懂感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小學文化的魯國平和孫存高雖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他們用樸實的行動詮釋了其中的深義。而魯國平作為普通的少數民族婦女,用自己的善良、勤勞、淳樸聯結著三個小家庭,為無血緣的老人、孩子撐起“安寧”的傘,為社會生動傳遞“感動”的美。

                    魯國平敬老孝親的善行義舉成為新街鎮街頭巷尾的美談。

                    《東臺日報》、《東臺融媒體中心》、《鹽阜大眾報》、《學習強國》等媒體相繼報道了她的感人事跡。2019年12月,東臺市文化局以魯國平為原型創作了以“孝老愛親,弘揚美德”為主題的舞臺情景劇《歲月的流光》。魯國平先后光榮地當選為2019年四季度“東臺好人”、2021年一季度“鹽城好人”、2021年7月“江蘇好人”。2021年2月,魯國平受到省文明辦、省老齡辦、省老齡協會聯合表彰,被授予“江蘇省第三屆百佳孝星”稱號。2021年5月,魯國平家庭光榮地被表彰為“鹽城市第四屆文明家庭”。2021年9月,魯國平榮膺“東臺市第三屆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新街鎮這戶家庭“開掛了”!

                    上床视频